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企业动态

让使命和梦想在碧水中遨游

来源: 时间:2014-12-08 【字号:

    201411月,蚌埠,迎来了自来水供水第六十个春秋。

    60年的艰苦探索,60年的辉煌跨越,蚌埠供水迎着春风,一路高歌走来,为勤劳智慧的珠城人民带来了安康。

变化彰显进步,变化昭示希望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诞生的第一座水厂开始,60年来,蚌埠供水历经了沧海桑田。

    60年前的1952年,蚌埠政府开始筹资修建自来水厂,水厂于1952年动工后,1954年,日供水能力为1.2万吨,用水总户数1.11万户的自来水公司正式送水,蚌埠人渴望喝上自来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。

如今的蚌埠中环水务日供水能力已达到40m3,供水服务面积约103平方千米,服务人口105万人,用户总数达29万户,城市覆盖率达100%。秦集镇、长淮卫镇也在进行农改水改造,城乡结合部的农民也陆续用上了方便的自来水。

心系百姓建水厂

  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,刚刚兴起的蚌埠,城市小,人口少,人们用水以大土井取水。津浦铁路通车后,蚌埠开始繁荣,人口增多,商业兴盛,用水量增长,市区取水发展为砖石砌井和洋井,少数用水较多的浴室和工厂、商家则建成人力泵浦、机井进行机器抽水。

解放后,公共供水事业开始起步,市第一自来水厂于1954年开始供水。1970年筹建第二自来水厂,取水口设在八里桥村附近。1982年筹建了第三自来水厂,取水口设于淮河蚌埠闸上游。供水覆盖人口达36.9万人,用水普及率为59.2%。三县县城各设水厂一座。自来水真的就来了。“手一伸,水自来”也不再是梦想。

然而,从1979年开始,由于城市经济发展,沿淮一带出现了一些小造纸厂、小化工企业,将大量污水排入淮河,造成淮河水严重污染,尤其是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枯水季节以及6月、7月汛期,水质污染尤其明显,珠 城人长期处于“靠着淮河没水吃”的窘境。特别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,淮河污染加重,很多居民、单位开始自己打井取水,部分单位开始向职工发放水,“找水吃”也成为当时的一大景观。水,又面临着新的挑战……

未雨绸缪保供水

1996年,三水厂再度扩建,至1999年全部竣工,新增20万立方米的供水能力。与此同时,利用德国政府贷款,建立生物处理滤池,对污染的淮河水进行过滤处理。期间,1996年省政府拨款1000万元的配套资金,在天河建成了一座日供水能力12万立方米的天河应急水源泵站,并于11月通水。    随着城区的扩张,天河应急水源也不能满足城市供水的需求。保障蚌埠市供水安全、解决枯水期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的矛盾、提高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能力、改变单一从淮河蚌埠闸上取水状况问题,引起了蚌埠市决策层的高度关注。2013年,按照蚌埠市政府总体部署,实施了对原天河应急水源泵站的二次扩建。为减少上游污染团排放到淮河蚌埠闸段时对蚌埠段水质的污染,保障全市人民吃到安全放心的天河水,工程由原定的120天工期压缩到了50天。蚌埠中环水务接受使命之后,王强总经理精心组织,科学调度,经过了近两个月昼夜奋战,铺设全长8.5公里DN1600mm管线、日供水能力24万立方米、总投资9100万元天河应急水源扩建工程全线送水。水,实现了新的跨越。

    由于淮上区地下水中钙镁离子含量较高,水的硬度大,易结垢,水质问题一直困扰着居民生活和工业项目建设。为了能满足淮上区发展需要,20102月,蚌埠中环水务采取“水平定向穿越”方式,铺设了下穿河的自来水管道,让南岸自来水与北岸自来水“胜利会师”,从此,淮上区吃上了与南岸一样的自来水。   

随着淮河北岸的发展,淮上区逐步建设成为集工业、行政办公、居住、商贸、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行政区。原有穿河管道难以满足淮上区的发展用水需要,而且一道穿河管道的供水安全性也难以保证。为此,为支持淮上区经济建设,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,公司于20143月正式启动穿越淮河供水管道复线工程。

运筹帷幄谋发展

20141020,固镇县利源水务投资有限公司、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、打开澳门全年正版资料就固镇供水项目进行合作签约。合资公司计划20141231前实现主城区的通水目标,结束固镇县长期饮用地下水的历史。至此,蚌埠中环水务联合原有的五河水务,新开辟的固镇、马城、沫河口等,形成了由点连线到面,初步实现蚌埠由南往北、从西向东、城市县域共同发展的城市一体化战略格局。

   近年来,蚌埠高新区发展迅速,用水人口和用水量大大增加。为确保高新区的安全供水,蚌埠中环水务在此处新增一处加压泵站,保障该区域正常的生产、生活用水,新建的城南供水加压站总体建设规模为日供水能力8万吨,工程占地面积约11亩。工程于201438开工建设,5月底完成建设并交付使用。城南供水加压站的建成投产,将大大改善高新区的供水,为居民造福。20146月,高铁新区供水加压泵站正式开工。总投资1066万元,泵站占地5.3亩,设有5台泵,日供水量可达8万吨,建成后,将保证整个高铁新区乃至大学城的水压平稳。201412月泵站将建成并投入使用。水,再次实现了跨越。   

   从人力肩挑到自动取水,从日供水能力1.2m340m3,从单一水源取水到增设备用水源取水,从一座加压泵站到三座加压泵站,从蚌埠市区供水到整合周边县域水司,珠城人60年的“用水史”折射出的,不仅是供水行业的发展完善,更是城市居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。

    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滔滔淮河水养育了江淮儿女,汩汩甘泉滋润珠城人民的心田。

    延续的光荣,承载着梦想。蚌埠供水人将驾乘这艘承载历史使命和梦想的航船,乘风破浪,向着文明和谐的更高目标全速进发……

作者:
摄影: